黄河(YR)是世界上第五长和沉积最多的河流。尽管黄河仅占中国水资源的3%,但它却灌溉了13%的农田。
自1960年代以来,在黄河的主要河道中修建了越来越多的大型水坝和水库,黄河中段沿线的农业灌溉用水量急剧增加。近几十年来,YR径流和泥沙负荷急剧下降。
YR径流的最早观测记录始于1919年的山西县站,该记录太短,无法研究百年尺度的变化。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刘宇教授带领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伙伴重建了长江中游从1492年至2013年的自然径流历史,以评估人类活动的影响。
该研究于7月2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树木年轮具有精确的年代和年度分辨率的优点,已广泛用于全球径流重建。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31个对湿气敏感的年轮宽度年表,其中包括YR上中部盆地中的860棵树和1707个核心。
他们发现,1781年的YR径流最高,在1960年代开始的人为干扰之前,过去500年的最低自然径流发生于1926年至1932年。这两个极值可被视为未来明智规划黄河水分配的基准。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观测到的低YR径流已经超出了径流变化的自然范围,这是由于直接和间接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灌溉)降水减少和用水量增加的综合作用所致。
刘教授说:“径流的减少导致黄河上游河段的泥沙负荷减少了58%,中游河段的泥沙减少了29%。”
人类活动,主要是上游的广阔的农业灌溉,已经导致了黄河中上游径流和泥沙的减少。如果这些人类活动继续加剧,未来的黄河径流将进一步减少,这将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业,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再次发生黄河下游流域断流的风险,应明智地分配水。政策应在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的需求之间平衡水的分配。
此外,该研究还提供了一个重要模型,用于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如何区分和量化人为影响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