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要闻>

给即将踏入大学生活的你的一封忠告信

今天这一篇文章,不是写给职场人士看的,而是写给即将走入校园的年轻读者朋友看的。

还有1天,你们就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迎来你们或等待已久或梦寐以求的校园生活。

不管怎样,这都是人生中难忘且难得的一次经历。

至于如何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网上有种种分享,在此就不多说了。

今天我想和你说几句不怎么中听的话,也就是:

大学4年,我最不建议你做的4件事。

1

不要停止学习

和放弃学习的习惯

很多人对大学常常抱有一种误解,之所以要读大学,只是因为大学能给你一张入场券,但这并不能决定你将来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

还记得开学第一课的时候,教我们经济学的老师就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对教育的解释,大意说的是:

“即使教育没有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劳动者也会有积极性去接受更高的教育。”

当时面对一头雾水的大一新生,老师举了一个非常生动而接地气的案例,他接着说:

如果当一个女孩有一群追求者的时候,她该如选择谁才是最爱她的人?

按照正常情况下,女孩子的最优选当然是提高追求者的门槛,列出一些有比较性的条件进行筛选,比如:

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是否有非常稳定的家庭资产?

是否有共同认知和三观?

是否对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等等。

这样一来,迫使被挑选者开始“放大招”,放不出大招的就被pass了。

后来类似于这样“择优录取”的情况在职场上也经常遇见,甚至很多时候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你是一个公司HR,你也不知道哪个求职者的水平更高,怎么办?

你可以通过看他们的简历,间接地推断他们的水平。

如果这个求职者上过北大、清华,那么你大概可以判断,对方的水平不会太差。能考上北大和清华的人,像放大招这样的方法肯定没少用过,这其实也是一种潜在的向HR释放信号,以便筛选出来能力最强的那个人。

可能有很多人又会说了,很多人没上大学,不也当老板了吗?还有隔壁的王二麻子跟着他二舅子搞工程,也赚了大钱等等。

这样的话,作为大学生的你,少听点为好。即便听了,也别当真。

现在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仅仅考上大学已经无法显示自己的价值,只有考上最好的大学,才能占据更大的优势。

当今社会早已不是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当年野蛮生长的环境早就变为分工更加精细化、协作更加系统的新形态。

道理很简单,当年我们院校被挤破头的热门专业,今年就被取消了很多:

没别的,因为很多职业和岗位直接消失了。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在大学也不要停止学习。

请注意,我所谓的学习,并不是指天天呆寝室看书,而是广泛涉猎了解接触以前认知范围内没有的知识,多去学习几门技能技巧或者兴趣爱好,多去尝试着和陌生同学社交沟通,多去拓展自己的未知边界。

找一项自己可以发展的爱好、学一门可以积累的技能技巧,哪怕平时没事开个公号或短视频账号有方向的去表达想法、记录生活也挺好。

没有谁知道自己将来的路怎么走,但这并不妨碍你现在怎么做。

我在大学图书馆做管理员的时候,才有机会大量阅读各类媒体期刊和新潮杂志,刚好为后期转型做新媒体运营打下了基础。

可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走上这条路。

哪怕你毕业之后,和其他同学看起来没什么差距,但你的认知和格局经过三年有意识的打磨和开拓,我相信在毕业之后时间会给你最好的证明。

2

不要太过功利主义

尽可能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高中毕业的时候,关于大学填报专业,自己什么都不懂,也没人可以咨询,当时就拿着学校发的一本厚厚的专业参考书看了一晚上。

结果听了家人的几句话,就稀里糊涂的填了工程造价的专业,

没别的,因为学这个特来钱。

也正是那一晚的随意,导致后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无尽的不适,当年拿着个困惑去请教经济学老师的时候,她只是和我说:

“如果只将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会容易变得短视,因为你必定要舍弃其他选择。

看着什么来钱就做什么确实很正常,就像你现在选了这个热门专业,可是你自己压根不喜欢,又有什么用?

从长远角度来看,倒不如按照你的兴趣出发,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再去争取。”

其实教育对经济、技术的反应是较为迟缓的,很多热门的行业和技术都是在社会上流行之后,才逐步被各个院校采纳继而进入专业报选行列。

你考大学的时候觉得是个好专业,读了四年,等到毕业的时候,风水轮流转,好专业可能不再吃香了,甚至出现很多根本不需要人来操作的行业,

最近一段时间在知乎上有很多大学生朋友向我提问:

如何才能选一门自己喜欢又挣钱的专业?

在大学选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现在做着一份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又很不开心怎么办?

很多时候凡事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不匹配自身条件和意愿,很容易和我当年一样,最后还是陷入痛苦之中。

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是:

如果你对某个学科和方向非常感兴趣,就以你的兴趣为主。行行出状元,因为到最后,所有行业里的顶级人才会一起站在山巅的。

如果你对各个专业都没有感觉,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种情况下,可以按大类来选,侧重更为基础的学科,比如:

想要学经济学,那就老老实实学经济学,先不必把自己放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里,比如,不要一上来就学互联网经济学,什么是互联网经济学,可能你的老师都未必能说清楚。

与其去学互联网大数据,不如先去学统计学。打好基础,才能慢慢地培养兴趣。

同理,与其想着怎么赚大钱,不然先搞清楚财富运行的基本规律和本质意义,因为很多时候你根本无法跑赢变化。

从更高维度去思考问题,才能避免被短期利益套牢。

3

不要局限自己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我在大学选择的专业是审计,往大了说是属于工程造价审计专业,这个专业的很多数据和参考标准,甚至包括工程材料物价,每一年都会产生变动,变动之下往往就是最后造价的巨大差异。

为什么要说这个事情?

在这个经常变动的情况下,你必须养成时时刻刻面对新变化的适应性和应激反应,同时,还应该保持一种对事物变化的敏感度。

其实从今年上半年以来,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职场人受到影响,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挤破了脑袋喊破了嗓子想去大公司,无非是求一个更好的发展,当然,这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但很多人并没有想过,大公司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体系至上、利益至上、整体至上”。

任何一个员工的利益都无足轻重,随时可以被牺牲掉,在巨大的危机面前,就算是CEO也可以牺牲。

如此一来,每个人看似都在大框架的庇佑之下安稳度日,甚至工作造成的稳定性的幻觉,而让你陷入舒适,从而忽视了为自己建立“反脆弱结构”:

也就是说,很多人“越稳定,越脆弱”。

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近日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分别是: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16个新职业。

这些职业都是属于当下以及未来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大家重新再就业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社会动态,社会发展的趋势,再来选择就业。

再比如,前几年我就开始了自媒体行业的个人打造,提起自媒体很多人用不屑的眼光瞟了一下我,说了句:不务正业。

但是,从最近几年开始,我相信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一个专业的自媒体运营人。这就是趋势,这就是时代的发展。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随时要学会分析当下社会发展的情况,找到自己的核心技能。

比如,我的一个同学去年开始转行学设计,这个设计包括海报设计、网页设计、LOGO设计,然后再对接到自媒体运营等,其实她的工作无法定性为是属于哪一个行业,因为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宣传设计这方面的人才。

我的这个同学她就非常高明了,选择了一个不会轻易被淘汰,而且跟所有行业都息息相关的职业。

这就属于分析社会发展,找到那些不容易被淘汰又容易跨行的职业技能。

学会站在时代的角度去分析当下,你才会明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4

不要用廉价娱乐

无限拖延和浪费自己的时间

很多年前,常常听高中老师说:

“再忍忍,到了大学你们就解放了。”

老师随口说的两句玩笑话,哪知道不少同学信以为真,真的在大学里成了撒丫子奔腾的野马,成天玩到不见人影。

就我所看到的大学生活,有不少同学4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浪费在打网游和玩手机上面了,每天睡到9点多起来,提着一杯豆浆和一袋包子,猫着腰从后门找最后一排坐着,吃完早餐就开始玩手机,要么就是趴着睡觉。

下课了接着和隔壁寝室的同学,接着联机开黑一直玩到通宵。

爱因斯坦就曾经对这种享乐主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称之为猪栏的理想。”

在知乎上,衡中文科状元、北大中文系学生刘嘉森曾经回答过一个题目:

“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为什么都不会困?”

“学霸不会困,靠的不是体力,是自我管理。

一天分成三个阶段,规律作息,精进细节,才可以游刃有余。身体大家都差不多,差别在于精力分配与时间规划。”

有的人愿意把一天的时间全花在打游戏追网剧吃喝玩乐上面,

就有人愿意把一天分段使用规律作息把时间浪费在重要事情上。

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依赖甚至深入到生活本身,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再当你进入职场之后,你会沾染许多成人世界的恶习,有一种就叫做“拖延症”,这个症状就是:

什么都想做,但做之前一拖再拖;

在工作之前想玩手机,玩到停不下来;

不断立flag,不断被自己的放弃打脸;

能拖就拖,拖到最后草草交差了事。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有时候,很多事拖着拖着就陷入一种无序和无着的状态,最后不了了之,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更消耗了别人对你的耐心和信任。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之前不断被各种享乐主义分散自己的专注力和注意度。

可能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你接下来会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没有关系,没有人会因为看一篇文章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我只是想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验和教训,来为更多的后来者提供些许参考,

原谅我没有给你更多具体的实操方法,因为决定怎么做的往往是你们自己。

写在最后:

其实大学4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最后的差别却各自不同:

有人完成了既定目标并继续进发,有人一事无成最终在社会上继续走老路。

我也只希望各位同学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在4年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

不后悔,不遗憾,不气馁,不放弃。

就够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