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成为“文化现象”的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突破1000万,成为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这个四川深山走出的女孩,通过架起简单设备坚持拍摄自己独特的田园风格生活,获得了全世界的追捧。而这个努力坚持自己的女孩,也真正成为年入上亿元的全球超级“网红”。
在互联网时代下,城市、乡村的界限日益模糊,创业地域差别日渐缩小,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执意留在城市打工,而是选择回乡自主创业,虽然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是李子柒,但他们同样开启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6月16日,58同镇联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发布《县域创业报告》,通过收集全国27个省份2563个县域创业者及其创业企业的调研问卷,刻画县域创业者整体画像及创业企业整体特征。
目前,中国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县域经济占全国GDP的52.9%,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3.9%。据58同镇《县域创业报告》调查显示,年轻人创业情绪高涨,大学生创业者占比近1/6;县域创业以家庭式创业为主,百人以上雇员企业不足1%;东部明显更吸引创业者,创业企业占比近半。
从样本来看,本次调查通过58同镇分布在全国超过1万个镇随机发放,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样本来源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山东、河南、河北,占比分别为15.1%、12.1%和11.2%,山西、江苏、湖南和广东的样本占比也分别达到5.0%以上。
创业者年轻化 女性创业者占比近3成
据58同镇《县域创业报告》显示,在县域创业者中,女性创业者占比28.9%。从年龄来看,县域创业创业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近一半(48.0%)的创业者为26-35岁,30.9%的创业者为36-45岁,45岁以上的创业者占比约10%。
回乡创业者已超本地创业人数 大学生创业者占16%
报告显示,在所有县域创业者中,返乡创业者占比50.8%,已占据县域创业者半壁江山。受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和返乡创业的政策的影响,我国返乡创业群体日渐增加。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800万人。如2018年成功入选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的江苏省金湖县,截至2020年,该县已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2个,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办私营企业3186家,吸纳就业将近2万人。
另外,大学生回乡创业稍有增加。从户籍上看,69.6%的创业者为农村户口,近60%的创业者仅拥有高中和初中学历。但是也有16%的受到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
第三产业创业企业居多 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行业
58同镇《县域创业报告》还对县域创业企业的整体特征进行了刻画,从所在行业来看,县域创业企业相对集中于第三产业,比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这些行业与县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大部分属于生活型服务业。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创业者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瞄准数字化转型趋势,朝着“线上化”创业目标迈进。
目前,县域创业企业大都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创业时间不足3年的占比达到57.2%。从规模上看,由于县域创业者能够动员的资源有限,88.6%的企业规模在5人以下或无雇佣,雇员100人以上的企业不到1%。
从经营模式来看,县域创业企业多为家庭模式,整体占比达到65.6%,18.1%选择合伙经营,而股份有限公司占比不到3%。这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妻店”、“父子店”依然是县域创业企业的主流。
年创业收入平均5-7万元 净盈利不足10万元的占比达80%
目前,县域创业收入虽然高于一般农村居民收入,但整体来看,仍处较低水平。报告显示,从企业创收来看,整体营业收入均值在5-7万元左右,净利润均值在3-5万元左右,对比《农村绿皮书(2018-2019)》所公布的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及《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所公布的农民工年均收入约4.8万元,由此可见县域创业可以为这些群体获得高于一般农村居民的收入。但真正通过创业致富的群体的比例不高,只有15%的创业企业净利润在10万元以上,还有17%的创业企业亏损或者盈亏持平。
东部对创业者吸引力更大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聚集了近半数的县域创业企业。58同镇数据表明,被调查企业中47.6%位于东部地区,略高于创业者户口位于该地区的比例。此外,35.7%的企业位于中部地区,16.6%位于西部地区。可见,东部地区的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一些外地创业者也来东部地区创业“淘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提交了《关于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指出县域信息化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打破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以信息化人才建设推动区域发展。
依托58同城的资源、技术等优势,58同镇还将继续植根下沉市场,洞察县域市场动向,发布行业报告,并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服务产业,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满足用户本地生活服务需求,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