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一篇关于如何试述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如何试述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一、幼儿具有创新、创造的潜能
谈及幼儿创新、创造,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幼儿尚不懂事,只有玩、淘气的份。然而,你如果仔细留意观察一下孩子的言行,定会从他们那里发现一些想象力丰富,有创新的言语或行为。比如一幼儿在和小伙伴谈话时,说自己假如有翅膀就飞上天看看宇宙究竟什么样子。如果成人能鼓励、引导,并加以不断培养和训练,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就能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⒈从人脑的生理发展来看,60%的脑细胞在3岁以前形成,到小学毕业前形成90%以上。相应的人类智力发展,5岁以前获得50%,8岁以前获得80%。因此人们的创新、创造水平,随着其智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的持续增强,达到较高的程度,因此从人脑机能的发展看,儿童时期是创新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期,这也是与幼儿的智力,心理特点相适应的。
⒉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看:幼儿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势力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心理基础。幼儿期是创新活跃阶段的起跑期,因此幼儿期是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的关键期。它对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界说
(一)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关系
创造力是创造能力的简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组成。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这样的思维活动属于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一般称为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两种思维形式。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三个最重要的特征。灵活性反映思维的广度。敢于突破固定思维,善于从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畅性指思维的速度(敏捷性)。由于重视思维的发散、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因而思维过程中少有阻滞,善于扩散,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大量新的观念、设想和方案。独创性(新颖性)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它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层次。由于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循规蹈矩,所以能获得过去未有的新成果,表现出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能导致新颖产品的出现。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创造思维也具有自身的特点。(1)创造性活动的不稳定性。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2)创造性活动具有情境性。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同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受兴趣的影响,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3)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出个体差异性。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如果这些幼儿的创造才能能够得到尽早的发现和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但不能根据幼儿的一时表现,就断言其创造能力的高下。
三、明确两个关系
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幼儿语言教育现状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幼儿自身潜在着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探索的特点,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灵活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丰富想象,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不断的开阔幼儿的思路,促进他们的思维活跃,让他们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甚至幻想。创造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才可能产生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造的热情。一个人是否有创新意识应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事物有好奇心。第二,求知欲强。第三,有丰富的想象力。第四,不服输,不甘心落后,富有挑战性。因而我们认为,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必须要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入手,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抓起,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
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无数的“为什么”就挂在了他的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好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此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形象思维。幼儿常常能由一个简单的形状想象出无数的象形物。借形想象符合幼儿善于想象的特点,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幼儿通常会就某一形状在自己已有的表象认识中积极“搜索”象形物并动手“发明”。因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正如爱因斯担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情景引导。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我们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2、注重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河、水、泥等都是好道具。3、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刺激幼儿大脑兴奋,打开想象的闸门。如在诗歌欣赏过后,给幼儿留几个问题:你在诗歌中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这些小问题对幼儿想象的训练大有好处。
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的创新意识萌牙于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教育中、游戏中,让他们在这种激情的驱动下自觉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原动力。
(二)营造氛围,激活创造性思维
创造教育的核心方面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状态支持下的实践活动,是发现新方式来处理某种事物或事情的思维过程。创造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提倡探究式的学习,不直接提问问题,而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主张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采用让幼儿多观察、多思考的教学方法来获得知识,以此营造创造的氛围,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注意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养成寻求多种答案的习惯,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如在续编故事《猫医生过河》这一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前,我们给幼儿提出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河挡住了猫医生的路,你们认为猫医生过河了吗?如果过了河,又是怎样过的河?这两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引发幼儿积极地观察画面,分析思考,进而推测猫医生过河的多种可能性。在活动中,幼儿想象驰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想出了十多种办法:让大象驮着猫医生过河;请会游泳的大白鹅送猫医生过河;水牛驮过去;找一些树枝架在树墩上走过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热情,广开思路,探求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启发引导,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思表现了某种趋向性,这种思维定势可以产生积极作用,所谓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是指人们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在条件不变时,便可迅速地感知对象,产生联想。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定势将使人们“轻舟熟路”、“得心应手”。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是指人们形成某种定势后,对解决不同问题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思维定势常常阻碍了人们运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聘用制,难以发挥独创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乌鸦和狐狸》教学中,当讲到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想办法让乌鸦开口时。我提问:“它是怎样让乌鸦开口的?”甲幼儿回答:“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好听,请你唱一首吧!”乙幼儿回答:“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你唱的歌真好听,唱一首给我听吧!“由此可见,乙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甲幼儿的影响,产生了一种倾向,出现了定势。这时,我在肯定幼儿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疏导,这一疏导,开阔了幼儿的思路,他们各自思考着,互相议论着,纷纷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从这些见解中可以看出幼儿改变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
爱迪生曾说过,应当习惯地密切注意他人成功所采用的新奇有趣的创意,只有在解决本身的问题时,你才需要独树一帜的创意。所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首先要突破幼儿思维惯性训练。
1、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在对问题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得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方向辐射,不拘泥于一条途径,产生大量的设想,尽可能做
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由一点到多点的思维形式就叫做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多向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扩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发散思维训练,拓宽了幼儿的思路,增强了幼儿思维发展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开发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可以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着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引导幼儿进行假设性的想象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种好办法。“假如我是怪兽”,“假如我是神仙”等,这些想象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假如我是一只气球”的想象讲述中,有的幼儿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奇特的气球在天空中和小鸟说话,和星星、白云做游戏,并且还能绘声绘色地讲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另外在语言活动中运用游戏引导幼儿仿编儿歌、看图讲述、续编故事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好办法。借助于想象还能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的能力。
2、聚合性思维训练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聚合性思维就是利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一逻辑结论,或根据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论的思维方法,聚合思维常常用到演绎推理的方法,在思维中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思维大多是聚合性思维,由于它是有条理、有范围、有方向的思维,所以这种思维的逻辑性强,推理合理,结论较可靠,在创造思维中,聚合性思维虽然不如发散思维的作用大,但也起着重要作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创造性思维。
3、直觉思维训练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很多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也是发明创造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这种直觉性思维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组织幼儿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正因为幼儿的直觉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等动作中产生和进行的,因而在语言活动中,面对幼儿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我们不是不理不睬,而是及时地捕捉住幼儿这种灵感,正确地引导、督促,从而大大发展了他们的直觉思维。
4、多种思维模式灵活运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分析式、直觉式、顿悟式、试误式。按照不同的方式,思维也分为很多类,教师在课堂中多种思维模式灵活运用,多个角度提问问题,这样才会让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大的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就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考方法一样。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造的气氛。其次是培养和谐、融洽、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最后,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是极其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教师对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断进行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形成和维持积极的、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环境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幼儿时代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语言活动为幼儿的幻想提供了肥沃土壤,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大阵地。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重视幼儿的创造火花,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鼓励幼儿敢想、敢说、敢做,成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蒙者、引导者。使幼儿在丰富多采的语言活动中,张扬个性,展示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智力素质和健全的身心素质,为日后成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信通过如何试述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