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教育问答>

谈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你们好,我是教育新闻网的客服熊熊,今天为大家说一下这个谈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相关的问题。

谈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的方法步骤:

1、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造力是一种意愿和态度,总是想用新的想法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强烈创造意识的人,总能从不寻常的、独特的角度研究问题,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勇气。创造意识来源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创造冲动。Paulia指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自己去发现。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意境。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必然会导致学生经常不使用老师讲的或者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发生,当它们正确时,就意味着学生能够理解基本原理。犯错时不一定是好现象,这恰恰说明学生对画瓢不满意,也说明学生有创新精神。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往往只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在一次计算教学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7.528 172.5。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大多数学生认为乘法应该在加法之前完成。这时有个学生问能不能用(7.52.5) (28.17)来计算。显然,该学生错误地使用了提取公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师会告诉学生仔细思考法律。随着对教师的简单否定,害羞中学生新萌发的创新意识被扼杀了。但是,有些老师并不急于否定学生。首先,他们表扬学生的创造力,然后问是否有问题。有解决办法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意识,从而通过研究发现了多种新颖独特的计算方法:(1)原公式=7.517172 . 57 . 511=(7 . 52 . 5)17 7.511;(2)原公式=(7.52.5)28-2.511;这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鼓励、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想法,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世界延伸到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古人云:‘学而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敢于思考传统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永不满足的怀疑精神是创造之母。

4、第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5、创造性动机是直接刺激和促进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孩子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外部激励具有更直接的激励作用。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达方式和适时的肯定与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在长立方表面积的实践课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一节包装设计课。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现有胶带盒的外包装。学生们从节约材料、美观新颖、使用方便即环保等方面进行分组学习。并利用老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工具进行了自己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动机。在学生们的示范中,老师们及时鼓励和表扬了他们。学生设计了各种包装设计,如阅读、书架、礼品…同时也加深了对长方的理解。也就是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外部激励的激励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7、创造性动机也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毅力强,充满挑战,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创业,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是极其重要的。在包装设计课程中,有的学生创新思维强,但实践能力差,有的学生技术过硬,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利用小组合作和优势互补也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创造动机的激发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部分学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历史的丰富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8、第三,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9、创造离不开思考。吉尔福德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收敛型和发散型。聚合思维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或传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范围广、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一种既没有一定方向,也没有一定范围,不拘泥于规则,不遵循传统,从已知中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德认为:“通过发散思维表达的行为代表了个人的创造力。思维在行为上有以下三个特点:流畅、灵活、独特。

10、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概念和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和沟通所需的知识和概念;

11、  

12、同时,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切不可只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而忽略了聚合思维的培养。并且,创造思维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从创造思维的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灵感"产生期间,右脑的功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左脑的利用和训练,忽视了右脑功能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增加一些左侧肢体的活动,挖掘右脑潜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13、  

14、四、 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5、  

16、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通过长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因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的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7、  

18、创造力数学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诊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了既提分又提能。创造力数学课程配备了科学完备的评价卷,是当下教育培训行业中系统、完善、权威的专业数学产品。

今天文章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