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本文中,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圆明园的园林杰作和艺术宝藏无一不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既体现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
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遣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抵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计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计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围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体面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筑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筑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造,还有西洋景观。闲逛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宛然置身在幻想的境地里。
圆明园不但建造雄伟,还收藏着最宝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珍宝 、建造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作者简介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别津贴。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知识,希翼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以上就是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的相关内容。希翼为大家整理的这篇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