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我是教育新闻网的客服熊熊,今天为大家说一下这个关于书法趣味知识的题目,书法科普知识趣味测试及答案相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书法趣味知识的题目,书法科普知识趣味测试及答案的方法步骤:
1、(供中高考积累书法知识参考)
2、高广田
3、(中国科学院退休高级工程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气功艺术研究会顾问)
4、练字没有捷径,但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介绍了文物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楷书黄金律》欧体、颜体、刘体练习指导》三本书,这是作者在启功先生书法思想的启迪下,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蓝本编写的小学生和初学者入门教材。之所以取名“黄金律”,是为了纪念启功先生的《结字黄金律》;二是以科学的方式组织本书,弘扬国粹,希望本书成为楷书教学中简单实用的“金科玉律”。
5、书中除了安排书写、跑步、笔画书写的基本训练外,还总结了笔画之间的三种空间关系,即相交、连接、分离,是连接笔画和文字的桥梁。巧用主笔、间奏、偏旁三个环节讲解词尾法。这本书也是欧、颜、刘三字教材,就是用同样的规范字讲解共同的规则(三本书内容相同,但规范字对应的图片不同)。第一,它能体现三个主体的共同规律;第二,便于比较三个主体之间的差异;三是要在欧、燕、刘同字的基础上增加智永楷书,建立四体同字字库,为《习字九九谱》 ——最少字数的四体同字字帖的书写做好准备。请看下图中“文”的四个形体。
6、为了帮助大家解读三本书,为正在准备中考、高考的学生积累书法知识提供参考,安排了“楷书科普题”趣味测试题及答案(按书中章节顺序排列),共40道题。如果你能答对,有一半是高手,那就试试吧!
7、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和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古国相继中断,只有中国能够延续至今,这是连续的,完全依赖于稳定的汉字体系。
8、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书法不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9、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直到官方记载内部历史,他才领导右将军,晚年隐居。其书法以李、曹、楷、行见长,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独特书法。大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和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10、楷书又称真迹、隶书,是李变法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端正工整的字体。它萌芽于汉代,成熟于魏晋。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广泛使用,到隋唐时期达到顶峰。楷书的鼻祖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钟繇。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王钟”。他的代表作有《荐季直表》 《力命表》 《贺捷表》等。这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钟游的书法作品。
11、初唐书法四大家是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这四位楷书大师分别是:唐代欧阳询、唐代颜真卿、唐代刘公权、元代赵孟頫。
12、在苏轼的文章《书唐氏六家书后》中,“真理如立,行如行,草如行”。“真”指楷书,“走”指人的奔跑。苏轼将三种不同风格的书法、散步和草与这三种形式进行了比较
13、三溪堂是清代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喜”是指“西施仙、西安xi生、盛Xi天”。学者希望成为圣贤,圣贤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的人。他们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鼓励自己勤奋。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三溪堂收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祭侄文稿》、王逊的《黄州寒食帖》三本水墨。《真草千字文》的编辑重点关注了著名书法家,排名《真草千字文》最后。对此,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真草千字文》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快雪时晴帖》是唐人的摹本,《中秋帖》是宋人的米芾的摹本,《伯远帖》是王珏的真迹,在于自然和自然,最能看出金人笔法的真实面貌。
14、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特有的书画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名称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15、四大名墨:甘肃周涛的洮河墨、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佘艳、新疆、山西、山东泗水的鲁哲程妮墨。
16、毛笔的四大美德:锋利:手指并拢时,末端要锋利;齐:是指笔尖湿润变平后,毫尖齐平;
17、圆:表示笔像枣核一样完美,表示有足够的毛;健康:笔腰的弹性。用力提起笔,然后恢复原状。
18、八字永是中国书法用笔的规律。以“用”字的八笔顺序为例,阐述了用正楷书写的方法。相传是东晋王羲之或隋朝智勇所作,众说纷纭。具体八招见下图,解释如下:
19、(1)点是侧面(例如,鸟转向侧面);
20、(2)水平方向为勒(如用于勒马的缰绳);
21、(3)垂直如弩(也要用力);
22、(4)鱼钩为蹼状鱼钩(跳跃外观与跳跃相同);
23、(5)作为一种策略(如骑马用的鞭子);
24、(6)撇渣(如用炉排撇渣);
25、(7)短撇是啄(如鸟啄);
26、 (8)捺为磔(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27、之所以用八个动词描述八种基本笔画,因为笔画不仅具有形态而且还具有动势。
28、
29、 藏锋与露锋是指笔画起笔和收笔处的形态,以笔画起收笔端是否出现锋尖来区别。藏锋的笔画显得稳重厚实,露锋的笔画显得灵巧轻快。
30、 行笔时笔尖在笔道中间称为中锋,行笔时笔尖偏于笔道的一侧称为侧锋。中锋行笔,笔画圆劲厚实;侧锋行笔,笔画俏丽活泼。在楷书中,楷书的起笔、收笔常为侧锋,行笔多是中锋。因此在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中,中锋与侧锋往往自然地转换。
31、
32、 有相接、相交和相离三种接笔关系,不仅涉及到笔画技法,也关系到字的结构布局,它是连接笔法与字法的桥梁。其中“虚接”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它是相接笔法中的重点技巧,请见下面四字。
33、悬针竖边行边提收,末端笔锋聚拢尖锐,像针尖的形状。垂露竖收笔处竖的末端圆润,像露珠的形状;悬针竖锋芒外露有韵致、妍美。垂露竖回锋收笔、沉稳坚定,更见骨力。
34、在唐楷中,悬针竖一定是字的最末一笔,多见于中间一字中,且最多只能用一次;垂露竖可用于一切竖画,包括末笔竖画。
35、在口字框内无笔画的情况下,即“口”字的横画封口,横包住竖画,因为整字呈横势。注意口字横折的收笔与末笔横画实接,是字的支撑点。
36、在口字框内有笔画的情况下,如“日”字的竖画要包住横画,因为整字呈纵势。注意末笔横画的收笔与横折钩的竖部搭接属于虚接,因为不是受力点。
37、中轴线是指左右对称的对称轴,但是楷书字的“中轴”却不在中轴线上。比如“十”字中竖偏右,“木”字中竖钩的竖部偏左,“文”的中轴线也偏左(见前面引言图)。古人将这种“中轴不中”现象称作“正者偏之”,目的是制造动感,达到“不动之动”的艺术效果。
38、横画与撇画相交时长短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撇长横短,取纵势,如“左”字;二是横长撇短,取横势,如“右”字。注意,“左”的笔顺是先写横后写撇,“右”字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横,遵循“最短笔画线路”原则。
38、
39、“点”是否粘“横”取决于并影响到字的结构。“点不粘横”的字:充、衣、永。在这种情况下,点画纵向要占据一个横的位置,不能粘连到下横,一方面保持上下结构横向笔画的排列均匀,否则有缩头耸肩的感觉。另一方面可增加纵向高度,提升纵势;与此相反,“点宜粘横”的字:言、高、童。在这种情况下,字的纵向的笔画较多,须降低纵向高度,或者为了突出字的横势。
40、主笔是一个字的主要之笔,主宰之笔,关键之笔。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云:“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作字有主笔则字刚纪不絮。写山水家,万壑千岩经营满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余层峦叠嶂,旁见侧出,皆血脉流通。作书之法亦如之,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皆主笔左右也。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二者均以画理喻书理。
41、主笔的外形特点具有粗长和伸展特性。主笔在字中的不同位置可以起到覆盖、承载、平衡、支撑、贯穿、包孕的作用。、
42、长横在上起到覆盖作用,在下起到承载作用,在中间起到横担平衡作用,请见下图。
43、由于左右部件的横向避让而收缩,造成纵向伸展笔画作主笔的机会比较多,并且根据“左收右放”原则,右侧出现主笔的机会比左侧多,比如“林、伟、外、制、到、那”等字中右侧的竖或竖钩作主笔。如果右侧遇到带有包围结构需要收缩的部件,而左侧又有纵向伸展笔画,如“和、知、如、妇、归、怕、阳、相、积、职、轻、径、烟”等字,主笔则在左侧。
44、根据“左收右放”的原则通常主笔在右侧,但是对于“如”“初”两个字来说都有问题,因为右侧“口”“刀”属于全包围或半包围部件需要“收缩”,所以不能作“主部”。又根据主笔须能伸展,所以“如”字的主笔是主部“女”中的“撇”,“初”字的主笔是主部“礻”中的“竖”。
45、竖弯钩沿着纵横两个方向伸展能力最强。竖弯钩作主笔,钩上的横画应左低右高,取斜势,且位置偏左,不能写得很平很长;与左撇搭配时,撇应收缩,不要长而弯。撇与竖弯钩的竖部相交处,撇稍伸出或不伸出。
46、一个字的主笔不一定是一种单一笔画,有时是几个笔画组合,是“集体领导”,体现“组合作用”,比如,“只、照、然”字的组合点是主笔,对字起到支撑的作用,“念”字的撇捺组合对下面部件起到覆盖作用,“年”字的横竖组合作主笔,体现纵横两个维度对字的支撑作用。
47、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就要写好主笔。写好主笔的关键在于掌握字的主笔与从笔的关系及其配合技巧。一方面要学会如何突出主笔,好像“敬老爱幼”;另一方面又要懂得从笔如何避让,好像“文明礼让”,以便更好地突出主笔,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整体和谐,不论是主笔优先还是次笔避让,都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任何一个字都有主笔,八种基本笔画都能作主笔,书中给出全面总结和经典范例。
48、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很多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伏羲作八卦,启发人们根据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号。神农氏时代“结绳而治”。但庶事繁多,最终不能满足。于是顺应历史潮流,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仓颉造字,并说仓颉初造字时“依类象形”谓之文,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经过长期演进发展,总结成构成汉字的六种方法,称为“六书”。首见于《周礼》,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49、左右结构横向两个部件的宽窄有三种情况: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等宽。其中左右相等的等情况很少,而对于左右不等情况,宽窄比例总是符合黄金比,因此用黄金格的左线和右线很容易控制字的宽窄比例,请见下图中 “林、江、部、利”四个字。
50、下结构纵向两个部件的大小也有三种情况:上小下大、上大下小,上下相等。其中上下相等的等情况很少,而对于上下不等情况,大小比例总是符合黄金比,因此用黄金格的上线和下线很容易控制字的大小比例,请见上图中“宫、安、志、去”四个字。
51、观察上题中的“林、江、部、利”四个字,都不是方正的方块字。从纵向上看有高低错落的变化。其实这种纵向高低错落变化是有规律的,即“横收纵伸”。比如对于“部”字,右侧的“双耳边”的上部的“横段”属于横向笔画,须“横收”,即稍向下移动,而“双耳边”的下部的“悬针竖”尾部属于纵向笔画,须“纵伸”,即稍向下伸展,其他三个字同理。
52、观察上题中的“宫、安、志、去”四个字也不是方正的方块字。从横向上看有长短不等、参差不齐的变化。其实这种横向长短不同的参差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即“主笔优先”,换句话说,谁是主笔谁伸展。图中的“宫”和“安”字 “宝盖头”的伸缩以及“志”和“去”字“土字头”下横的伸缩都与字的主笔有关。
53、左中右结构请见“班”字,中间长两边短。“弼”字,中间短两边长;上中下结构请见“善”字,中间长上下短。“意”字,中间短上下长。
54、
54、
55、“包围结构”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制造“包围”与“突围”的矛盾,二是调节“字心”与“字框”的和谐。
56、对于第一个问题,又称作“既包围又不包围”,分两种情况:
57、(1)在包围能力强的时候,即“四面包”情况下,唯一的生机是“围而不堵”,留出空隙,让“气脉”畅通。
58、(2)在包围能力不强的时候,在“两面包”和“三面包”情况下各个方向都会出现“突围”现象,不要“围死”,要制造“突围”的“生机”,因此称作“不围之围”。
59、对于第二个问题,又称作“内外相称”,指“字心”与“字框”,即“内”与“外”在“形”与“势”两个方面和谐:
60、(1)形:疏密相称
61、(2)势:笔势相称
62、在包围能力不强的时候,在两面包和三面包情况下需要“突围”,不要“围死”,要制造突围的“生机”。包括“左出”“右出”“上出”“下出”现象,在写法上就是造成“字心”分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的“突围”之势,以增加动感。
63、包围结构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调节“字心”与“字框”的和谐,即“内外相称”包括疏密相称(如“山、幽”二字,左右框线向外开张的角度与字心笔画的疏密有关)和笔势相称(如“巨、匹”二字,“字心”右侧笔画的向背取势应该与“字框”左侧竖段的向背取势一致)。
64、
65、独体字内部结构简单,外部造型各异,书写时注意“外形自然,随形取态”。
66、书写瘦长的字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瘦而勿短;二是瘦而勿癯(qú),即防止骨瘦如柴。为了防止上述两种倾向,对于框架结构因横画多引起的字形拉长,如“月”字,纵向主笔宜伸不可短或左右两竖内擫;对于带纵向主笔本身就窄的字,如“才、身”二字横向笔画适当横向外拓。
67、书写扁宽的字,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框内“竖画多的字横扁”,如“四、皿、血、而”,防止“扁而勿肥”,字的左右两竖“上开下合”;另一种是字形本身扁宽,如“二、工、丑、匹”,注意“扁而勿呆”,以横画为主笔取横势,横长竖短,丰实挺秀。
68、汉代。“借口钱”是“隹”“五”“矢”“止”(图中是篆书)四个部件利用了方孔钱中间的那个方孔作“口”字偏旁,构成“唯、吾、知、足”四个字,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由此可给出上、下、左、右四个位置“口字旁”的经典范例:口字头、口字底、口字旁、口字边,也显示出“口”是构字能力最强的部件。
69、“在外称框”的规定非常科学、合理,但在许多书法教材中仍存在概念混乱现象。比如对全包围和三面包的偏旁有“长方框”、“同字框”之称,但是对于左上包围的偏旁却出现“xx头”,比如“广字头”、“病字头”,对于左下包的偏旁出现“xx底”,比如“走之底”、“建字底”,这样称谓显然不合理。因为“字头”或“字底”是对应上下结构的,不应出现在包围结构中。另外逻辑不一致,概念不统一,不能有的用“xx框”,而有的用“xx头”、“xx底”混乱概念。为此,书中凡是包结构一律采用“xx框”,比如“广字头”应称作“广字框”,“走之底”应称作“走之框”。
70、由此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说明偏旁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是有关偏旁的教学内容太多。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须梳理传统偏旁教学内容和方式。书中总结出16种偏旁构型及36种代表偏旁。
71、根据对偏旁结构的研究和认识,书中首次在一张图中给出包含11种偏旁的“汉字偏旁位置分类图”,见下图。简化偏旁教学内容的思路是,一方面从占据空间方位入手,找到11种偏旁的系统分类联系。另一方面从结构规律入手,找到11种偏旁的内部结构关系。请见书中的表4-1。
72、比如“左伸右缩”构型中的“提手旁”、“木字旁”,指“横画”被竖画分割后“横向长短”的伸缩,而“左离右接”构型中的“竖心旁”“火字旁”,指左右点画相对中间竖段“左离右接”,同时既可看作是“左伸右缩”又可看作“中轴不中”,都是为了字的“内敛外拓”“中宫收紧”。从而看出外观不同的偏旁内部蕴含着本质相同的审美,请见下图。再比如“帆”字中的“巾字旁”,“左竖”应稍长,右竖钩的“竖部”应稍短,且中竖要细,也体现“左伸右缩”。可见偏旁有结构,只有融合于结体才变得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73、这涉及到如何书写“不同位置相同偏旁”的问题,比如繁体字“李、樂、材、林”四个字中的“木”字旁。为了使字的外形趋于方形,上下结构要纵向收缩,偏旁变扁;左右结构要横向收缩,偏旁变窄。这类常见的基本问题,通常称作“一级避让”。
74、在一级避让基础上发现:相同位置相同偏旁与不同配件组合写法不同,比如“土字旁”与其右侧部件可以组成“城、地”二字,“土字旁”的写法不同。在“一级避让”基础上,由于“城”字的右侧部件比较长大,土字旁上提附向右部;然而“地”字的右下角“竖弯钩”作主笔,体势比较重,此时“土字旁”要位于左下,以利于提画与右部重笔均衡。
75、“土字头”在“去、志”两个字中(见4-2题)的写法也不相同。由于“去”字中的“土字头”的下横作主笔,要写得舒展。“志”字中的“士”字头改写成了“土”字头,“土字头”的下横却需要收缩,因为下面的“卧钩”作主笔。
76、类似上面问题的例子很多,我们不能逐个偏旁去分析,不但太繁琐,而且也枚举不完,应该寻找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普遍方法。尽管相同位置相同偏旁与其配件组合可以生成很多字,无法确定,不同偏旁因字而异,但是任何一种偏旁与其相配部件之间的关系应该能够确定,因此必须寻找偏旁与其配件之间的关系。书中首次给出偏旁与其配件之间有四种关系:避让关系、主从关系、穿插关系和向背关系。因为以上问题是在一级避让基础上解决的,所以称作“二级避让”。
77、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博士生导师邓宝剑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洪智教授和台湾屏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朱书萱博士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今天文章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