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湘行散记主要内容介绍的问题,小初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湘行散记》主要内容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与小说《边城》和《长河》进行互文理解,二者都是作者两次回归湘西的结果。与小说《田园气息》《乐观超越》不同,散文充满了沉重的责任感。面对一个特殊的历史场域,3354追溯神圣生命的开始,通过表面的血泪体验生命的庄严。作者大悲心下的书写和反思,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和社会矛盾融入到人事叙事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陶醉在对爱情的憧憬中,透露出对爱情毁灭的隐忧。《虎雏再遇记》、《箱子岩》被原始生命的力量所感动,同时又流露出原始生命的生命力无法转化或转移的恐惧。从五四时期到30年代,中国现代散文主要由散文组成。《湘行散记》和《湘西》的随笔不仅可以独立写作,而且整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体性。这部长篇散文集的独创性,拓展了散文艺术的表达,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味空间。
《湘行散记》创作背景
《湘行书简》是《湘行散记》的母亲,由一组字母组成。1934年,因为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旅行前,他和妻子张兆和同意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他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这组信件是履行这一协议的产物。《湘行散记》是根据这些信中积累的材料写的。从《湘行书简》到《湘行散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素材到创作的绝佳范例。记录他们彼此思想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感的真实写照。
《湘行散记》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 ~ 1988)是现代作家和文物研究者。原名沈月欢,笔名有萧冰、茂林、休云韵等。湖南凤凰(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他随土生土长的土著部队奔赴沅水流域各地,随部队生活在川湘鄂黔边区,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他独自去北京学习写作。我去了北大参加。
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赴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第二年,他在中国公立学校任教。1930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主编《北平天津》《大公报》副刊。抗战爆发后,他成为昆明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主编《文艺》《大公报》等文学副刊。自1926年第一部作品集《益世报》出版以来,沈从文共出版了70多部作品集,被称为多产作家。40年代出版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鸭子》、《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中篇小说《如蕤集》。小说《八骏图》,《一个母亲》,散文《边城》,《旧梦》,《长河》,《记胡也频》,《记丁玲》等等。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