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省市集中在6月25日进行提前批和本科志愿申请,而专科志愿申请的时间相对较晚,可能在7月底,也可能在8月初或7月,主要看各省市的安排。每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会根据高考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有人说“志愿填报就像第二次高考”。这种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却指出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重要的环节,天天向上为考生和家长总结了以下几个志愿填报的实用技巧。
1.认清志愿填报的误区。
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会有一种名校情结,或者一种热门专业对你来说“不可或缺”的想法。专家指出,这种志愿填报方式缩小了选择范围。对于那些分数不在本批次的考生来说,有很大的落榜风险。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要开阔视野,不要设限,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
2.仔细阅读招生简章。
正式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会发现有很多院校和专业可以选择。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被这个学校或者这个专业录取?考生可以仔细阅读本校的招生简章,了解该专业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否为王牌专业等信息,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是否能被本校录取。
3.志愿填报打开渐变。
每天参加高考的专家郭建民老师提醒广大考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尤其是一些二本和三本合并地区的考生。考生不仅要在学校之间形成梯度,还要在专业上拓宽梯度。这种填表方式可以避免因为一个志愿的失败而错过其他志愿,增加考生被录取的几率。
4.服从调整
志愿填报时,可以看到专业最后一栏有是否服从调剂的选项。服从,就是你过了学校的投档线,但是不能被你报的专业录取。同时,如果还有未完成的专业,学校也可以录取你,所以你服从专业调剂,就会被未完成的专业录取。不服从调剂,学校不能录取你。所以专家建议服从调剂,万一分数够学校的提档线,但是达不到专业录取线,导致降级或者取消资格。
把握志愿决策和志愿填报的关键点,是考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考生要从分数和排名出发,坚持兴趣爱好导向,实现学校和专业的最优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和家长普遍纠结于以下问题:
一、选学校VS专业?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困境。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是专业发展的平台。一个好的专业,离开学校是不可能存在的。考生要在选学校和选专业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
二、省内高校VS省外高校?相比之下,省内高校招生计划更多,分数预测更准确,录取机会更大,学习成本更低,职业发展更好。因此,考生要兼顾内外优先和省内优先,在“稳、保”的梯队中多分配省内高校。
三、兴趣导向VS分数导向?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是更高的起点。考生应以兴趣为主,兼顾分数。借助测评软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心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综合能力、家庭条件等缩小目标专业的范围。
四、志愿梯度VS志愿顺序?考生可以遵循“冲、稳、ens”的策略